羞羞漫画在线观看_多男一女一起做全肉的小说_苹果13手机来电闪光灯怎么设置_天天夜夜骑

今天是:
首頁 > 企業文化 > 文化動態 > 橋梁百科

請茅以升題詞

來源:  作者:宣傳部   發布時間:2013-03-14   字體:【 【打印】

今年,武漢鐵路橋梁學校成立40周年。有這么一段往事,激勵著每個橋校人為祖國的橋梁事業發展貢獻力量。

19886月,原全國政協副主席、中國近代橋梁大師茅以升欣然為武漢鐵路橋梁學校題詞:“努力學習,為我國橋梁建設作出貢獻。”

茅以升是我國土木工程學家、橋梁專家、工程教育家,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——錢塘江大橋;新中國成立后,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;晚年,他致力于橋梁知識的傳播與普及,編寫了《中國橋梁史》和《中國的古橋和新橋》等書籍。

武漢鐵路橋梁學校退休教師劉建華3年來行程16萬公里,在逐一走訪了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歷屆橋梁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后,向記者還原了茅老為武漢鐵路橋梁學校題詞的那段往事。

劉建華回憶說,19879月,鐵道部基建總局(中國中鐵的前身)在總局系統所屬的6個中專學校開展辦學水平評估,要求每個學校派一名副校長組成評估小組。當時他在學生科工作,學校就把他派去了。在工作告一段落后,評估小組到鐵道部基建總局教育處匯報工作。當時,基建總局教育處鄧處長對他說,橋梁學校面積不大,但辦得好,很有特色,很有成效。說到這兒,劉建華接著鄧處長的話題說,茅以升是橋梁界的大師,要是能跟他見個面就好了。當時鄧處長答應先聯系聯系看。過了幾天,鄧處長還真就帶著他去見了茅以升。那時,茅老身體不太好,坐在躺椅上。會見也就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,劉建華簡要介紹了武漢鐵路橋梁學校的情況,還說,橋梁學校已經培養出了140多名橋梁工程師了。茅以升高興地笑著點頭說:“好,好!后繼有人!后繼有人!這個學校一定要辦好!”

“與茅老見面時,橋梁學校還沒有考慮辦校慶的事。1988年初,學校安排我主持籌辦15年校慶的前期準備工作。我在編輯紀念冊時,突然想到,如果能請茅老為學校題個詞,那該多好!

當年6月,劉建華再次去了北京,但沒見到茅老。他去鐵道科學研究院找到了李秀芝。李秀芝擔任過橋梁學校的教務長,是從蘇聯留學回來的副博士(當時沒有正博士),她給原鐵道部部長、老將軍呂正操當過技術秘書,后來到大橋局南京長江大橋指揮部工作。劉建華說:“我在南京上小學時就曾跟父母多次到李秀芝家做客,后來她的愛人在大橋局計劃處工作時與我的妻子鞠海龍是同事,我們相互都很熟悉。那次我到北京后,就請李秀芝幫忙請呂正操將軍為橋梁學校題詞。李秀芝就要我把呂部長去橋梁學校的照片拿幾張過來,說借著送照片的機會跟他要題詞。因為在19799月的時候,呂正操在大橋局原黨委書記方毅的陪同下來橋梁學校視察,我正好負責攝影,當時還照了不少照片呢。”

劉建華仰頭看了一眼天花板,回憶著說:“當時還想請鄧處長幫忙請茅老題詞,但那時鄧處長身體不好,病休在家。正巧,我見到了大橋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趙廷衡。我無意中和他聊起找茅以升題詞的事,他說自己去試試看,他當過茅老的學生。”

“沒多久,趙高工真的就把茅老的題詞拿來了。當時鐵道部有49個中專學校,能得到茅以升的題詞的只有我們一所學校!我心里十分高興。”劉建華開心地說,“又過了不久,我又從李秀芝那里得到了呂正操為橋梁學校的題詞。這就使橋梁學校15周年校慶更精彩了。”

采訪完劉老師后,記者又采訪了趙廷衡。趙老是高級工程師,原大橋院設計室主任,曾在九江長江大橋鋼梁試驗研究中任組長、項目負責人。趙老回憶說:“19886月,我在北京出差,在鐵道部招待所遇到了劉建華,劉建華說想找茅以升為橋校建校15周年題字,問我能不能幫忙。我說,試試看吧!

趙廷衡與茅老一起開過幾次會,也曾請教過茅老。但也只是一面之緣。于是,他找到橋梁專家潘際炎幫忙,潘際炎當時是鐵道部科學研究院橋梁室主任。潘際炎是老一輩的技術人員,跟茅老較熟。過了兩天,潘際炎打電話告知茅老的題詞已寫好。“于是,我就去取回來交給了劉建華。” 趙廷衡說。

談到對茅老的印象,趙廷衡說:“與茅老的幾次見面,他總是笑瞇瞇的,對人非常和氣。當時在他眼里,我們都是小青年,比他小三十多歲,但我們都非常崇敬他。”

趙老還回憶起了與茅老一起開會時的場景:“1974年夏天,九江長江大橋鋼梁初步設計文件出來后,在北京召開了一個征求專家意見的會議,當時茅老、上海同濟大學的李國豪院士、哈爾濱力學研究所的何度先都參加了會議。茅老當時說了一些自己的想法,他說,橋型很新穎,如果橋梁中間能有一個活動段,裝上一個提升設備,增強大橋的通航能力就會更經濟實用了。”

雖然這些往事都快過去40年了,但77歲高齡的趙老回憶起來仿佛它們就發生在昨天。

“茅老的題字現在成了武漢橋梁學校的鎮校之寶。我在橋梁學校創辦初期就調來了,對橋梁學校的感情很深。近三年來,我又通過走訪歷屆優秀畢業生,越發感到橋梁學校的學生確實令人驕傲。正是憑借中鐵大橋局這個平臺,許多校友創造出了了不起的業績!”劉建華揚了揚手中的一摞資料,如數家珍地介紹說,“3年來,我先后走訪了100多個工地和1300多名畢業生。由他們擔任項目主要負責人的工程共獲29項魯班獎和詹天佑獎、22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……沒有辜負茅老對橋校學子的期望。”劉建華在采訪結束時感慨地說。

image001.gif

 

茅以升與孫女參觀武漢長江大橋工地  資料圖片

 

image002.gif

 

茅以升為武漢鐵路橋梁學校的題詞

 

(供稿:成莉玲   編輯:易爽)

6

上一篇:

下一篇: